⇑ 車頭燈加裝上燈眉令到V35多添一份霸氣。
     
在頭泵把之中加裝上ings之頭唇與及泵把入氣格,令外型更加鮮明。 車尾泵把為兩段式設計。

     
黑銀色組合之吸氣格。 沙板部份亦都更換上ings的部件,當中是用上一個跑車式的排氣窿。 單門版本的Skyline只有3500cc一款引擎,亦都標明Skyline跑車之形象。

     
車尾定風翼近年流行用上鴨尾款式,這款ings既不誇張亦提高高速之穩定效能。 車尾燈部份亦都加上了一組燈眉。 車門手挽部份車主特別加上仿碳纖之裝飾。

Nissan V35 Skyline 350GT
單從外型方面V35 Skyline比起Fairlady來得更加斯文及具有氣質,它就似一部行政級的跑車一樣,不過可惜的是Skyline跑車型像太過深入民心,作為Skyline的承繼者太過斯文始終都未能合符這一個形象,所以在改裝V35首要的便是從外觀入手,所以這一部V35就選用上由日本ings出品的車身包圍,而這套包圍的特點是不太誇張之餘亦完全改善Skyline的斯文氣質,可能是很多車迷的第一個觀感是從車頭燈出發,所以這一套ings的包圍套件之中就包括了頭尾車頭燈的燈眉,加裝之後頭燈就有如皺起了眉的眼睛般,露出了一份與別不同的霸氣,另外車身除了有頭唇、裙腳與及尾裙之外,車頭泵把內的入氣位換上更鮮明的入氣格,再加上車頭兩邊有排氣孔的沙板,加裝之後明顯地將V35的霸氣顯露出來,有如一個白色披甲的將軍,擁有無窮之內藏實力。


⇑ VQ引擎是日產開發多年的精心傑作,擁有低阻力、寧靜之優點,而VQ35則較重視引擎反應輸出,扭力豐厚。

⇑ 引擎倉之多個部件亦都用上仿製的碳纖裝飾。
豐厚之VQ35引擎
V35 Skyline共分有四門與及單門之型號,四門分別有2.5、3.0與及3.5公升之容積,全部都是用上V6型號之引擎,而單門則只有一款3.5公升V6引擎,編號為VQ35DE,與同廠的Fairlady是用上同一款的引擎,最大馬力為280匹及37kg-m之扭力,是一台重視性能之餘亦都顧及日常需要之跑車,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這一代V35目標是針對北美之市場而開發,假想敵亦都是以同是3.0公升級的BMW為對象,所以日產在開發這一台引擎時以豐厚的扭力為賣點,而且日本有雜誌經過馬力測計這一台VQ35DE引擎的輸出非常之「足匹」,輸出數值與廠方的相差不遠,所以原裝引擎進行適當的改裝就可以輕易達到300匹的數值。



⇑ Gruppe M的風隔是用上錐型的冬菇風隔,可以擴大吸氣之面積。

⇑ Gruppe M的設計是以高效能為前題,其設計亦與一般的風隔完全不同。
     
在車頭的泵把入風位內,Gruppe M特別設有一個導風管至風隔,這便可以獲取更新鮮的空氣。 導風管的設計是直吹至風隔之中。 要令到吸入的空氣隔除引擎熱量,Gruppe M用上了碳纖物料製成隔熱罩。

強勁呼吸加速
若果以自然吸氣的改裝方法進行改裝VQ35引擎,最首先的是從吸排氣方面著手,其實原裝的V35吸氣設計亦都盡量避免吸入引擎的熱空氣為前題,另外亦都用上了大型的80mm Throttle,令到VQ35引擎有敏銳的反應,所以在改善吸氣方面基本可以用上原裝位的高流量風隔,這簡單已可以令吸氣效能改善,至於要有進一步的提升可以選用上冬菇型之風隔,在市面上有很多不同款式作選擇,至於這一部V35就選用了Gruppe M的Ram Air System冬菇型風隔及風罩,這是K&N的日本版本,首先這個風隔是用上了錐型的風隔,可以令到空氣流速向上提升,至於風罩是用上碳纖物料,更有效隔除引擎所散出的熱量,另外這套高性能風隔是特別加上一條導風管,直接由車頭泵把的入風位導風至風隔,令到吸氣的阻力減至最低,當然這一套Gruppe M Ram Air System比一般的冬菇風隔略貴,但效能始終都是物有所值。


⇑ 每一款Tomei的死氣蕉都有焊上Tomei的金屬牌。

⇑ Tomei的排氣蕉是用上等長的設計,重量亦只有9.7kg。
     
Tomei死氣蕉另一個特點是手工精美,焊接位亦非常之高級。 頭pipe催化部份亦換上了直出的Tomei部件,單是這裡亦可提升5匹之馬力輸出。 為了減低熱對引擎倉之影響,死氣蕉亦都纏上隔熱繃帶。

     
中至尾死氣喉用上Nismo之產品,屬於可以維持扭力亦提升馬力之部品。 Nismo死氣喉中截部份粗度約為76.3mm。 尾鼓為橫置設計,可以大幅降低死氣喉之噪音。

極速等級排氣
既然吸氣的效能有了提升,排氣方面只要作出相對的配合就可以令到VQ35引擎的性能輕易多出10匹以上,尤其是原裝死氣喉的阻力會比較大,當高轉的時候始終都有一點力不從心的感覺,所以更換死氣喉可以改善中、高轉時的引擎表現,而V35所選用的便是日產專用改裝部門Nismo的部品,首先這條死氣喉用上橫置尾鼓雙出死氣喉,好處是除了提高排氣效率之外亦都可以有效壓止噪音之產生,而喉聲亦都比較低頻,令到V35更有跑車味之外亦較寧靜,另一方面死氣蕉是用上了Tomei之部品則死氣蕉9.7kg及頭pipe 4kg合共13.7kg,兩者比原裝足足輕了17.1kg的重量,車主更著緊的當然是馬力的增長數值,死氣蕉、頭pipe與及Nismo死氣喉的組合可以將VQ35DE引擎的馬力約為提升10-15匹左右的數值。

VQ35引擎是用上兩對凸輪軸,各負責吸氣及排氣的活瓣。

⇑ Tomei之凸輪軸的角度為256度Lift 10.2,能改善中、高轉的吸排氣表現。


⇑ 原裝(左)與Tomei(右)之凸輪軸分別,明顯介入角度與活瓣開啟時間早得多,可以加快燃燒室之換氣時間。
     
日產用來控制凸輪軸介入時間之CVTC系統,當高轉時可以延長吸氣之時間。 技師正在安裝上Tomei之凸輪軸。 要更換上凸輪軸,需要拆除CVTC之系統。

狙擊更高吸排氣設定
其實NA與Turbo車一樣要提高引擎之工作效率,就是要將燃燒室內的空氣不斷填充,更多的新鮮空氣就可以令燃燒效能不斷保持,除了吸排氣可以改進之外,更進一步的就是將引擎吸氣角度及交換率改善,而VQ35DE引擎本身亦都已經用上了CVTC系統,當在高轉時令到介入的凸輪軸角度提早開啟及遲關閉,將高轉的換氣時間加長,不過原裝的凸輪軸開啟及關閉角始終有限,所以市面上亦都推出很多給VQ35引擎所使用的不同度數凸輪軸,分別有256、264、272及280之度數,前者256及264對應基本改裝及原裝壓縮比而設,至於272及280度數是對應高壓縮比而設的版本,至於今次V35所使用的是一套256度Lift 10.2的Tomei凸輪軸,比起原裝的凸輪軸只有240度Lift 9.7的數值每部份都略為增多,這一套是以改善中、高轉之吸排氣效率而設,加大的凸輪軸度數再配合上CVTC的介入令到輸出功率亦比較線性,而且這個度數可以使用原裝的Valve彈弓,既簡單亦有效地進一步配合吸排氣改裝方案。

Amuse電腦共有多個不同模式供客人選擇,而這一款可以適正化點火、燃油供應、電子Throttle及CVTC的
程式。


⇑ 由於Amuse之電腦程式與原裝不同,需要一些步驟來從新對應電腦及引擎Sensor。

⇑ 首先要令Throttle全閉及依照說明書上的次序來重新啟動電腦。過程之中需要不斷的將Throttle不停開合。
AMUSE電腦對應
進行了吸氣與及排氣設定之後,到了最終的管理當然是行車電腦的調整,雖然以上的改裝部件每一項都可以對應原裝之電腦,不過吸排氣大幅改良之後想達到真正的效果,就最好更換行車電腦之程式,今次這一部V35所選用的是Amuse之行車電腦,由於新一代的日產車系全部都用上了運算能力更高的32bit行車電腦,所管理的部份及範圍亦相當之大,尤其是行車電腦亦管理電子Throttle及CVTC之設定Data,所以想得到全面的改善,亦不得不向行車電腦方面著手,而Amuse之Hi-Tech Rom最基本之設定是將電子Throttle及CVTC之Data變更,而且亦都將燃料、點火等再進行調整,最重要的是這Amuse Hi-Tech Rom可以將180km/h之限制解除與及轉數變更,至於更深入的Turbo或Supercharger設定Amuse亦都可以應車主的要求再進行設定,可以說得上電腦改裝是Amuse的強項部份。另外在安裝這一個行車電腦之時亦都有一定的步驟,原因是行車電腦需要取下變更設定,因為Amuse電腦會改變兩者的Data,再進行安裝時會直接影響到CVTC及電子Throttle的設定,所以安裝新電腦時需要進行一些設定,就是將車匙ON的情況下進行油門Throttle開合之動作,令到Throttle學習全開及全閉的輸出值,電腦便自動懂得將數據設定,這便完成Amuse電腦之安裝。

HKS之部份包括了一個15行式的Oil Cooler與及導風板。

⇑ 由於原裝的玻璃清潔水壺會移走,所以會用上一個小型的水袋代替。


⇑ 為了熱空氣可以導走,技師從沙板之加上氣孔,令Oil Cooler之熱空氣可以導走。
     
Oil Cooler安裝位置在頭泵把之右面。 為了加強冷卻效果,HKS的套裝已附上一個Oil Cooler之導風板。 Oil Cooler是從油隔之中取油冷卻。

壓抑熱效上升
作為一部街道行駛的跑車除了提高性能之外,熱量亦都需要注意,幸好的是NA自然吸氣車款熱量比起Turbo或Supercharger低,對應亦都比較方便,而要抑制引擎之熱量可以選用大型之銻合金水箱,至於V35則改得比較直接一點,便是用上了HKS製的Oil Cooler Kit,其好處是能直接將偈油冷卻,分擔了水箱的冷卻效率,而且效能亦都比較穩定,HKS這一個Oil Cooler更加設上一個導風板,將泵把的空氣直接導至Oil Cooler之中,從而獲得最佳的散熱效果。不過在安裝這一個HKS Oil Cooler時會將原有的擋風玻璃水唧壺移走來遷就Oil Cooler,所以HKS方面會由一個細小的水袋代替,方便繼續使用玻璃水來清潔玻璃之用。


⇑ 在Nismo的L.S.D.套裝之中亦有一罐專用的L.S.D.潤滑油。
     
Nismo之L.S.D. Pro之內有一顆螺絲可以進行阻力片的壓力調節,可以將L.S.D.的敏感度改變。 原裝的Hub頭(左)與Nismo之Hub頭比較。 右面的Hub頭原裝(左)是比較長,而Nismo則將左右兩面改變成相等之長度。

限滑差速之操作
正如剛才所說L.S.D.可以將保持入彎的動力,從而將車輛在彎中之操控提升,這一部V35就用上了NISMO的GT L.S.D. Pro,這一套限滑差速的特點是可以推行1.5way及2way調較之外,只要拆開L.S.D.的中間部份調節角度便可以改變兩種不同的Way數,而出廠指定為1.5way。另NISMO GT L.S.D. Pro可以進行L.S.D.內的阻力片壓力調節,在L.S.D.之中有一個可以利用「扑頭」調校的螺絲,可以進行三個壓力分別為High(14kgfm)、Middle(8.5kgfm)及Low(6.5kgfm),調校方式亦都視乎改裝級數或使用方式而調節,廠方建議是道路行駛與及賽道上使用Low的模式,至於Drift則將壓力調至Middle位置,不過若然閣下的車款是經過大馬力強化(如Turbo或Supercharger改裝)及加上闊的輪胎組合,改用上Middle亦都比較適合。而NISMO GT L.S.D. Pro的另一個特點是延長L.S.D.的Overhaul之時間,以正常方式行駛一個L.S.D.約三萬公里左右便需要進行Overhaul大修,而使用NISMO GT L.S.D. Pro初期是用上Low模式的話,只要將Low調至Middle的位置,便可以直到下一次的Overhaul里數才進行大修,是比較省時省金錢的方法,而進行阻力片調節亦都是NISMO GT L.S.D. Pro的獨有特點。


⇑ 避震方面選用上TEIN的CS避震機,是一套注重舒適性的避震機。

⇐ 尾懸掛是用上了彈弓與避震獨立之設計。

     
有了EDFC可以輕鬆設定避震機的輕硬度數,方便對應不同的路面。 前防傾桿粗度為36mm。

     
NISMO加粗及中空設計之防傾桿。 避震之中加上了可以在車廂內調校緩衝力的EDFC系統。

車身穩定化
要令一部車高速穩定行駛除了是避震機的功能之外,防傾桿亦都非常之重要,尤其是一部車身剛性高的跑車款式,在急速轉彎時都會令到車身傾側度增加,所以要減低這一個情況就要用上一套NISMO的防傾桿,這一套防傾桿除了比原裝更加粗之外,更用上了輕量化的中空設計,令到行車與及過彎時車身減低傾側,從而令到行車穩定性提高。至於避震機方面就要視乎駕駛的要求與需要,若然要保持舒適就要避震用上過硬的避震機,所以避震選用上以高性能舒適為前提的TEIN CS避震機,這一套CS避震是用上特大容量鋁合金單筒式設計,避震行程得到了保証,而且CS可以作16段的緩衝力調校,加上EDFC在車廂內調節避震緩衝力亦相當方便。懸掛用上TEIN CS避震可以維持原有舒適之餘,再配合上防傾桿的抗傾側力情況下,便可以擁有一套穩定性高的懸掛組合。


⇑ Endless之Racing 6頭迫力系統是一套非常之強的制動系統。


⇑ 頭6pot卡鉗配用上的是一套370mm的分離Hub頭迫力碟。


     
迫力碟之表面會塗上一層防銹的物料,Endless之迫力碟是以2件式設計。 頭迫力碟為6坑之款式,可以提高煞車效果。 Racing 6內的活塞是由細至大,用來提供不同級數的制動效果。

     
迫力皮同是使用CC-R之迫力皮。 尾迫力方面用上的是Racing 4之組合,同是用上分離Hub頭設計之迫力碟,尾迫力之分別是會連上手制迫力位。 在套裝之內亦都附上了Endless之迫力鋼

頭六尾四極級制動
車廠對原裝單門V35的用料都可謂非常之注重,就單以制動方面六速手波版本都會用上Brembo的頭4pot配324mm尾2pot配322mm之卡鉗,對於一部原裝車或適量改裝的V35 Skyline來說已經非常之足夠。而對於安全方面有要求的跑車當然對原裝設定感到不滿足,所以V35車主用上了日本制動最強的Endless之迫力系統,頭用上了6pot之Racing 6卡鉗與及370mm迫力碟,這一套卡鉗的6pot設計是利用上漸進式活塞,腳感較為順暢,而迫力碟亦用上分離Hub頭之設計,可以提高散熱與及增加輕量化,單是車頭亦足以應付高運動量之Track Day使用,至於車尾亦都放棄原有的Brembo對向2pot,亦都改用上Endless Racing 4之4pot之卡鉗,這一個組合是Endless廠方建議配合車頭的制動組合,同樣都是對應上賽道規格之制動系統。


⇑ 原裝之座位雖然舒適,但為求有更佳之跑車感,所配用的是BRIDE LOW MAX GIAS桶型座椅,具有椅背角度調校功能。


   
V35之中央錶板台簡潔美觀。 NISMO之錶板能顯示280km/h之速度。

高級跑車感
單從乘坐感來看Skyline的而且確在車廂用料與及設計上都要比Fairlady高級及更有手感,反觀Fairlady膠感味道非常之重,很多人都批評Fairlady用料方面略為Cheap,所以V35 Skyline從車廂的感覺就認定是一部高級的轎跑車系,中控台的用料亦都較花心思,若果是用上真皮座椅款式更感豪華感,不過車主則放棄了這兩張舒適的座椅,改用了既輕亦具有跑車承托感的Bride Low Max GIAS桶型座椅,其椅背是用上了既輕且硬的碳纖製作,比起原裝的電動座椅可謂大幅輕量化。

改裝規格

NISSAN V35 SKYLINE 305GT

車輛資料
車款:NISSAN SKYLINE
年份:--
車輛型式:CPV35
引擎型式:VQ35DE
排氣量:3500cc
原裝車重:1750kg
估計輕量化:--kg
改裝仕樣:街道

引擎本體
最大馬力:--
最大扭力:--
壓縮比:10.3:1
凸輪軸:Tomei 256度 Lift 10.2
Valve彈弓:--
Valve餅仔:--

燃料/點火系
行車電腦:Amuse
火咀線:--
整流器:--
其它:--

吸排氣系
風隔:Gruppe M
Suction Pipe:--
Intake Pipe:--
生氣儲風箱:--
排氣蕉:Tomei
Front Pipe:Tomei
死氣喉:Nismo

傳動系
傳動:6MT
極力子:ORC 559 Twin Plate
Flywheel:ORC
極力子泵:ORC
波牙:--
尾牙:--
L.S.D.:Nismo L.S.D. Pro

懸掛系
避震機:Tein CS
彈弓:Tein
防傾桿:Fr:Nismo 36mm Rr:Nismo 22.2mm
合金軨:SF Challenge 19"
其它:Tein EDFC

制動系
卡鉗:Fr:Endless Racing 6 Rr:Endless Racing 4
迫力碟:Fr:370mm Rr:332mm
迫力皮:Fr:Endless CC-R Rr:CC-R
軨螺絲:Rays
迫力油:--
迫力鋼喉:Endless

外裝系
頭泵把:ings
尾泵把:ings
裙腳:ings
頭:--
尾:--
尾翼:ings
車底擾流:--
Side Wing:--
子彈鏡:--

冷卻系
水箱:--
Oil Cooler:HKS

內裝
波棍頭:--
軚環:--
座椅:Bride Low Max GIAS
錶板:Nismo 280km/h
 
澳門青洲里45號寶華工貿大廈3樓E Tel. +853 6684 8900